德阳市慈善联合会

政策法规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 孙 达

发布时间:2024-04-19 点击数:2258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再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2023年12月11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24年1月3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之后,对新质生产力的再次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必将日益呈现巨大的推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要素,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新质生产力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一次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新规律,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透彻洞见与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

就本质而言,新质生产力有别于过往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能源的传统生产力,而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摆脱与摈弃了传统增长方式及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它所蕴含的巨大变革能量将成为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点、新引擎,其根本意义在于以新技术的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升级为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创新,关键是质优,属于最先进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与民生事业、社会治理、公益慈善、社会生活等息息相关。如同任何技术的创新升级,其终极目的都在于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因此,新质生产力绝非单纯的经济现象或科技现象,而是影响社会各个层面的关键变量,在推动生产方式转变、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必然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进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生态系统产生全方位影响。作为完善社会保障、践行第三次分配、推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力武器的公益慈善事业也必将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拥有广大的用武之地。

首先,从新质生产力的社会性来看,我们不能将它狭义理解为某种单纯的科技元素,而要认识到它涉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慈善公益性服务的内容、创意与实现工具等都与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它是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以民生改善为落脚点的系统行为。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改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新的体制机制,更好地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的生产要素同步向着新质生产力顺畅回流,进而步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因此,企业只有深度关注更具社会价值的科技创新与更具商业价值的技术革新,才能真正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意义。目前,许多现实民生问题都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靶点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关切,如居家养老、儿童保护、社会急救、大病重症诊疗等。当现有商业和公益慈善力量有所欠缺,以至在许多方面显得无能为力之时,正是与之匹配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地。

其次,从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来看,它的第一担当主体自然是科技力量,但公益慈善事业作为诱发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之一,使得企业投身公益慈善成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同时,公益慈善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与展示平台,更多新技术、新成果都将通过公益慈善方式惠及广大群众。因此,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性与使命感将使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一部分,在完善社会保障、创造社会价值、引领社会创新方面大有可为。

科技向善,科技温暖。公益慈善是科技人文的终极追求,而公益慈善项目正在日益成为“科技温度”的最好体现者。许多依照传统手段无从下手、无法完成的社会难题堵点均通过技术创新方式得以实现。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科技参与公益慈善项目,不仅能实现“从0到1”的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突破,更会使其成功的模式在其他公益慈善项目中加以迅速复制,从而实现“从1到N”的爆发。放眼未来,公益慈善领域的新技术元素将会日益增多,科技力量也将在与公益慈善的双向互动中取得良性循环与双赢结果。

第三,就具体实施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固然宏大深邃,但从小事细处入手才是关键。民生虽无小事,但也切实体现在无数的寻常琐事与具体细节之中。我们既要关注民生大局,也要关注身边小事。比如如何解决厕所手纸短缺、智能化救灾帐篷不足、院外急救短板,以及残疾人耳蜗植入、就医堵点、老人洗澡困难等等问题。只有从实际问题,从细微小事出发,才能充分彰显新质生产力之功与公益慈善之果。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去年一年我走了很多地方开展调研工作与慈善捐赠活动。不论是作为政协委员还是慈善工作者,听民声、察民意、晓民情、解民忧都是我们的基本职责。一年的工作和履职经历使我深感收获丰富,更觉任重道远。我深切体会到,唯有脚步才是丈量民生民情、实现民心民愿的最好路径。而当我们一旦再插上新质生产力的翅膀,就会使民声倾听得更加清晰,民意体察得更加真切,民情知晓得更加透彻,民忧纾解得更加彻底。

去年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推进AED大面积普及与急救联动》的提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许多爱心企业纷纷捐赠AED设备及培训服务,使提案顺利落地推进。一年间,我们广泛深入开展相关调研与AED捐赠活动,其中包括北京房山与门头沟地区,山东济南,江苏常熟,云南丽江、普洱,甘肃敦煌、张掖,广东珠海,江西井冈山、庐山、安源等地。作为全国政协提案委委员,我还随提案委调研组赴安徽安庆、芜湖、六安围绕“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主题进行调研,并向当地希望小学捐赠“童心书屋”与教学设备。此外,我还率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情暖万家”慰问组前往江西,向萍乡市莲花县、吉安市遂川县和赣州市兴国县捐赠善款和慈善物资,为当地困难群众送去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温暖。

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推进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提案》,一份是《关于提高全民应急救护能力暨设立“中国急救宣传日”的提案》。前一个是我从事慈善工作以来的思考结果,后一个是对我去年《关于推进AED大面积普及与急救联动提案》的一次深化与拓展。

今年两会上,王沪宁主席在作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促进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一次生动鲜活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公益慈善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在提高社会保障、投入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公平、参与社会治理、践行第三次分配、传播中华文化、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慈善组织数量已超过1.3万家。2023年度,慈善捐赠总额已突破2000亿元,尤其是企业捐赠占到社会捐赠总额的60%左右,公益慈善的积极作用愈发凸显。

自然,就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总体状况而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慈善组织筹募款物总额并未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左右。我国个人向慈善组织捐赠的占比依旧较低,仅占捐赠总额的25%左右。不仅存在量的不足,更有质的差距,慈善事业对调节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的功能依旧显得有限。唯有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公益慈善事业,调动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公益慈善能动性,才能实现公益慈善的量质双升。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正处于全新发展阶段。发展速度与规模固然重要,但发展质量更为重要。我们要从注重数量规模向着提升能力效率转型,激励和指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找准社会公益慈善需求与自身优势的结合点,使其相得益彰,互为提质,真正发挥高能高效作用。

归根到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依旧是广大企业,它们是科技创新的第一实践者。而在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中,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也是投身公益慈善的主力。这既是企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选择,也是新时代企业当仁不让的责任使命。企业若要在提升新质生产力与投身公益慈善的时代趋势下得到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计划决定行动。企业要有提升新质生产力与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长远规划,建立起相应的长效机制。两者对夯实企业根基,提升企业实力,塑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美誉度及员工凝聚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要根据自身状况和社会需求,在切合实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制定出可行性规划,建立起工作机制,并逐步带领员工参与其中,形成企业良好的创新与慈善文化氛围。

其次,角度决定高度。企业要找到提升新质生产力和参与公益慈善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契机,拓展企业发展路径。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基点在于技术创新,而参与公益慈善的基点在于人文关怀,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企业参与公益慈善的技术强项上下功夫,致力于解决社会民生关键问题,攻破关键技术、实现企业升级。

第三,品牌决定品质。企业要重视与慈善公益组织的深度合作,共同设计实施有利于提升民生福祉、企业创新提质、慈善公益组织持续发展的品牌项目。不应仅仅满足于践行传统的以扶贫济困、救灾抢险为主要形式的慈善行为,而应该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公益慈善实践变得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好的公益慈善项目就相当于企业的优质产品。越是品牌产品,越是能够得到社会认可,赢得捐赠人的支持,满足受益人的需求,并且能在不断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推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同时也对慈善公益系统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有利于形成慈善公益组织和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广大慈善公益组织在这场创新提质的生动实践中也并非处于被动跟随的地位,而是要积极转变观念与运行管理方式,主动融入时代大潮,以最新科技成果武装自己,在内部管理、项目运行、慈善筹募、透明度和公信力建设等方面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手段与成果达到完善自我、积蓄能量,提质增效的目的,努力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时代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期盼的新型慈善公益组织,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贡献力量。

(本文转载自《中华英才》杂志2024年第7期,为作者全国两会期间约稿)




德阳市慈善联合会微信小程序已上线,并发布了爱老、护幼、助残、济困、乡村振兴等公益慈善项目和专项基金。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耀亮银河!

扫描下方太阳码,德阳慈善期待您的爱心参与。

德阳市慈善联合会 2.png